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记者/杨婉馨)8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广东自贸区进出口超过2000亿元,增幅达到24.9%,远超全省2.8%的平均增速。
“今年,我们部署了13个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了62项最新改革创新成果。截至目前,累计在全省复制推广了203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了245个制度创新案例。”广东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在会上介绍道。
门户枢纽功能更加突出
2021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跨境金融、航运等四个指数分别较2020年增长9.2%、10.38%、8.79%和22.4%,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力地带动了广东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自贸区总体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今年1-6月,广东自贸试验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31亿元,税收收入567.76亿元。与此同时,门户枢纽功能更加突出,2021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82.41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40.45亿美元,自贸试验区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土地面积吸引了全省外资总额的1/4。
随着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也在持续推进。张劲松表示,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限制性措施已减至27项,实现负面清单制造业项目清零。
与此同时,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领取营业执照所需平均时间为0.5天,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平均6.7个,缴税电子化比例96.1%,企业从申请到获得正式供水、正式供电、获得互联网接入等所需时间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与港澳合作更加紧密
2021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实际吸引港澳投资额524亿元,新设立港澳资企业2656家,占全省吸引港澳资的33.8%。今年1-6月,实际吸引港澳投资额254.7亿元,新设立港澳资企业721家,占全省吸引港澳资的29.6%。
广东自贸区不断扩大对港澳服务业开放,设立了14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建成了内地首家澳资独资医疗机构。
前海建成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335家。为了畅通青年就业渠道,前海实施港澳青年招聘计划,去年以来发动355家企业,发布4104个工作岗位,促成245名港澳青年签订就业协议。
横琴放宽市场准入,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合作区15%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已实施。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就业领域进一步拓展,超1000名建筑、设计、旅游、医疗等澳门专业人士获跨境执业资格。
南沙迎来重大战略利好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使南沙迎来又一重大战略利好。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表示,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南沙自贸片区将携手港澳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今年以来,南沙金融创新持续发力,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成功落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
未来南沙将依托广州期货交易所,全面推进期货产业园建设,推动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打造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
同时,南沙将持续推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建设,紧抓RCEP机遇,推动船公司在南沙新增航线和运力,提高外贸航线数量质量。进一步完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海空联运等多式联运功能,提高港区物流服务能力。与香港共同推进航运服务业融合发展,深化在航运物流、航运金融、邮轮游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15个最佳制度创新案例发布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从2018年开始,每年度省商务厅自贸办会评选发布一批最佳的制度创新案例,今年有15个最佳制度创新案例新鲜出炉。
其中,商事主体歇业登记制度、“信即办”审批新模式、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服务模式、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等六个案例,体现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的创新举措。
全流程集成式跨境税费闭环服务新体系、粤港澳司法规则衔接机制、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体系等五个案例,则体现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扩大对港澳服务业开放、促进粤港澳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涉税业务自动化审批、“前海仓单”项目、境外人士收入数字化核验平台等四个案例体现了广东自贸试验区运用新技术破解改革创新难题,实现政务服务既高质高效又监管到位的创新举措。